以下是含有 加薩的搜尋結果,共1,991筆
BBC時事紀錄片電視節目「廣角鏡」(Panorama)爆出剪輯、拼接美國總統川普的2段談話,讓他的談話看起來像是鼓動支持者前往國會,釀成2021年1月6日震驚全球的國會暴動事件,BBC因此挨轟「假新聞」,風波愈演愈烈,BBC總裁戴維及新聞部執行長圖內斯昨(9)日雙雙請辭,坦承新聞製作過程中有錯。
英國廣播公司(BBC)總裁兼新聞主管在週日提出辭職。此前,BBC被外界指控存在偏見,包括對美國總統川普發表演講的編輯方式。
軍聞網站「defence security asia」7日報導,新加坡國防部宣布將採購以色列埃比特系統公司產製的Hermes 900無人機系統;未來將發揚其優異航程與先進感測器性能,取代服役多年的Hermes 450無人機,提升海上巡邏與情監偵能量。
南非即將於本月底卸下「20國集團」(G20)輪值主席國的任務,成員國領導人峰會本月下旬在約翰尼斯堡舉行。美國總統川普5日以南非白人農民受迫害為由宣布拒絕出席,外界預估由副總統范斯代替與會。川普7日再度放話,只要南非人權問題持續存在,任何美國官員都不會出席本次峰會。南非對此表達遺憾並駁斥川普指控。
台灣每年最大連續不降雨的天數,已有增加趨勢!尤其,受到影響地區,包括台南及新竹。為解決上述用水問題,經濟部水利署全力推動新竹海淡廠計畫經費達120億元;台南海淡廠計畫經費160億元,兩者經費均含用地取得、海淡廠、取排水管、輸水管、受水池,及外電工程等建設案。
美國「有線電視新聞網」(CNN)4日報導,美國已起草一項聯合國決議案,將在加薩走廊部署「國際穩定部隊」(ISF),落實加薩停火協議,授權期限為2年。
美國紐約州眾議院議員、年僅34歲的民主黨人曼達尼,4日贏得紐約市長選舉前全國知名度並不高。選情白熱化讓他終於躍上全美新聞版面,勝選後橫掃視聽。他去年參選時籍籍無名,苦無資金,在黨內未獲支持,然而這正是讓他囊括多數選票的主因,美國左派多年來遍尋不著的類型人物終於出現了:年輕有魅力、善用社群媒體、精準掌握議題。英國廣播公司5日分析,經過4日徹夜狂喜後,曼德尼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,日後還有很多難關得克服。
作為一名房地產開發商,川普深知這個行業成功的三大關鍵:地點、地點、還是地點。而在地緣政治中,成功的三大關鍵則是:槓桿(leverage)、槓桿、再槓桿。不過這裡的「槓桿」並非指債務,而是「地緣政治槓桿」——也就是能夠對對手施加意志的權力。
歐洲央行(ECB)政策官員卡齊米爾(Peter Kazimir)在周一表示,歐元區的通膨風險處於平衡狀態,歐洲央行不應試圖微調政策,因為任何微小的調整本身就會導致市場的波動。
美國總統川普在2025年1月20日展開其第二任期以來,推動特立獨行的單邊主義和關稅政策,將全球帶入一個異常震盪的階段,即將其上任即將屆滿一年,但不論是地緣政治、全球貿易或金融市場,仍處在一個高度不穩定的狀態中。在川普強勢而獨特的行事作風之下,可以預期在其剩下三年多的任期內,國際政經局勢仍將充滿不確定性,值得當政者和廣大投資者謹慎應對。
帶著一本未完成的詩集降落,山國。人間天堂。天堂是叫人無語的地方嗎?即或走在滿是遊客的班霍夫大街(Bahnhofstrasse)上,也能感到世界如此平和,生命如此安詳,人與人之間的氣息如此溫柔。電車哐哐軋過輕軌,過彎前行,歡迎來到蘇黎世!當一切都美好靜怡時,人會失去說話的渴望。無語,無慾,無波瀾。這裡什麼都有,可心裡就什麼話都沒有。明明是那麼艱難的一年,人事多擾,落入無邊蕭蕭之地,卻在航空公司推出六十九元票價時,臨時起意來到這裡。十一月,深秋山湖。水月,境外之境,似有若無。第一次感覺「無」那麼具象,觸目所及,伸手可摸。無,才是瑞士的精品。
Hazem,有一個動人的中文名子:安海正,是我僅有認識的巴勒斯坦人,更準確地說:加薩人。當然,我也認識他的家人,並結識為好友。這緣分仍然來自戲劇的文化行動,既然作為文化的行動,相信不難和當下發生在加薩的種族滅絕相關。
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28日以哈瑪斯多次違反停火協議為由,下令以色列國防軍(IDF)對加薩地區展開空襲;哈瑪斯表示,空襲造成至少30人傷亡,決定延後移交人質遺體。這項發展也再次考驗以哈脆弱的停火協議。
日本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,昨天接待到訪的美國總統川普,兩人舉行元首會談。她隨川普前往美軍橫須賀基地,登上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,她多次開心地舉起拳頭回應美軍士兵的掌聲,甚至出現跳躍轉圈的場面。這些舉動在日本引發兩極化反應,有人形容她「像搖滾巨星般,是一般害羞的日本人無法做到的。」也有人批評她向去見偶像的女高中生,甚至有人用「丟臉」、「國恥」等尖銳字眼抨擊她。
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,自2023年10月7日攻擊以色列以來持續兩年的戰爭,好不容易在美國川普政府斡旋下,達成自10月10日生效的停火協議。但如今雙方互相指控對方違反停火條款。以色列週二(28日)對加薩地區發動空襲,這使得川普總統促成的脆弱協議再度受到考驗。
《以色列時報》報導,以色列國防軍25日空襲黎巴嫩與加薩走廊地區,擊殺數名真主黨和伊斯蘭聖戰組織武裝分子;以國國防部則強調,空襲行動是基於確保部隊安全、消除潛在國安威脅考量,重申當前加薩停火協議依舊有效。
一般分析美中貿易戰多從公告與相關官員的評論等文獻切入,本文則試圖從側面解讀。文獻分析是正規途徑但有限制,因為美中競爭激烈,許多「官方說法」其實是基於競爭策略的話術,未必真實,逕行分析容易被誤導。因此以側寫方式釐清雙方操作的背後因素,可以彌補文獻分析的不足。
聯合國國際法院(ICJ)22日裁定以色列有義務放寬限制,讓人道援助物資進入加薩走廊,確保滿足巴勒斯坦人得以生存的基本需求。
全球局勢持續緊張,從俄烏戰爭到加薩衝突,國際間的不安感升高,也讓「若第3次世界大戰爆發,哪裡最安全?」成為熱門話題,外媒整理出8個被認為是戰時最有可能倖免的避風港,包括瑞士、冰島、阿根廷、巴拉圭、蒙古、斐濟、紐西蘭與馬達加斯加,這些國家大多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、地理位置遠離主要戰區,且具備高度自給自足或中立的特質,因此被列為潛在的安全地點。
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日再度要求烏克蘭割地換取俄烏停戰,如今歐洲與烏克蘭正制定12點停火計畫抗衡普丁要求,提議由美國總統川普擔任和平委員會主席,希望藉此施壓美國,繼續在俄烏談判中扮演中心角色。